肆无忌惮去夸大宣传。
唯独九十年代,保健品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九十年代的时候,老百姓刚刚有了一些钱,可以消费得起保健品,这使整个保健品市场有着很好的前景。
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对于保健品行业的监管并不到位。
而由于医学技术落后和普通人健康知识匮乏,使得保健品稍微有一些宣传手段,就能忽悠到一大群人购买。
比如某一款保健品,宣传卖点就是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HA。
在宣传当中,这种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以让人变聪明。而普通老百姓又不知道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真实作用,只觉得这是一种很高大上的东西,所以便听信了产品的性宣传。
于是“让一亿中国人聪明起来”的口号,便使得该产品热卖。
另一款保健品,在宣传中声称里面含有人参、灵芝、鹿茸等多款名贵药材,人吃了以后几乎可以包治百病,就差飞升成仙了。
老百姓一听,这保健品里有这么多名贵中药材,都是平时很难接触到的大补药啊,就算不能包治百病,也能签收跟健体,于是就花钱购买了。
但这些购买保健品的人,只知道人参、灵芝是昂贵的药材,却不知道这些药到底有什么作用。
所有的保健品,都在卖观念,都在宣传各种营养成分,然而实际上有没有这些营养成分,都是个未知数。
即便是真的有这些营养成分,也达不到产品宣传的效果。
总结起来的话,当时保健品之所以能够创造暴利,利用的就是信息不对称。
而随着老百姓的健康知识的提升,所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保健品市场也不再像之前那么火爆。
商家宣传说,我这里面含有多少的微量元素,是从人参里提炼出来的。有知识的消费者一看,萝卜里也有这种微量元素。这商品自然就卖不出去了。
在未来,很多保健品只是盯着老年人卖,不是因为老年人傻,也不是因为老年人怕死,而是因为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