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在这方面,已经实现了多点电机和发动机切换,重要的是,相关的匹配管理技术相当成熟。
简单来说,这些东西都是拿回去就能用的,尤其是机甲材料方面,只要有制备流程,材料就不会成为制约机甲能力的障碍了。
这些障碍重要吗?不能说特别重要,但是如果材料上不去,就算制造出机甲来,受限于材料,想达到满意的效果,还是得跌跌撞撞地摸索前行。
这东西真的很实用,不过此前冯君更在意的是实际应用方面——弄几艘战舰回去做威慑就挺好,起码能吓得别人不敢乱动,这就足够了。
至于机甲研发,华夏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多少,他也相信同胞在尖端领域的研发能力。
所以他一直没有把机甲工厂放在心上——不是不关心,而是需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了,这个事情完全可以往后排一排……甚至只靠逆向工程都可以的,无非是多花一些时间而已。
正是因为如此,对方一提出这个要求,他马上就点头同意:不用你送,我用能量石交易。
冯君其实很希望华夏学者脚踏实地搞研发,他是带了不少资料回去,但是资料只能指引前进方向,弯道超车固然很爽,可是只看重超车的话,基础可能打得不够牢。
然而华夏现在对机甲的研发,各方面的试探都尝试过了,目前做的也只是在试错。
科研二字说起来很高大上,但是一次又一次试错的过程,是相当枯燥无味的,研究者基本上也就是工具人,一遍一遍重复着试验,干的活计跟农民工也差不了许多。
无非就是一块砖,搁这儿试一下,搁那儿试一下,找到最合适放置的地方。
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人指出方向来,大家就会省去太多无谓的时间成本,直奔主题而去,免去的只是枯燥无味的重复试验,基本上不存在根基不牢的问题。
当然,如果在试错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应用材料,那只能说……你可以去试一试抽奖。
正是因为冯君发现可以实现无缝对接,才会要买下机甲工厂……以及相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