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此番看来,倒也心齐,只是不解的是,齐天岭并无信仰教义,是什么力量能把他们聚在一处呢?
如来秉承大教经义已久,深知这世间最能拉拢人心的东西莫过于信仰,但人心所信,则无往不利!
想起西天教内诸事,如来倍觉欣慰。旁人若只以为灵山只这点实力,那便是大错特错了。真正的主力乃是三千诸佛、无边菩萨,其中混元金仙数不胜数,纵混元至圣也有几个,因此才敢与天庭分庭抗礼,试问天下还有哪处能做得到?
而今西天,虽也有暗流涌动,却远胜道教之分崩离析。
回想起燃灯古佛出手击退金神、木神、火神三人,如来心中大安。燃灯身为过去佛,修为早已超凡入圣,他若识大体甘心护法佛教基业,还有谁能撼动灵山?
而弥勒佛身为未来佛,在此当口却不见踪影,却也令如来心中不豫。弥勒佛所做一切,都在如来掌握之中,凭弥勒佛之道行心机,如来自然不放在心上。他只要先了结取经一事,再算总账不迟。
追本溯源,佛教踏踏实实乃是如来所创,只是乍创大教之时,此具法身尚未出世,彼时众佛无首,故此上古燃灯佛挺身而出,担起了过去佛。
回想如来乍出世,也与寻常孩童无异,但居于佛门之地,终日耳濡目染、秉经问道,也透出几分佛性。
那年弥勒佛突发奇想,初建龙华会,要召集五百童子为伴,如来被选为善慧童子。
龙华会上,上古燃灯佛至,宝光辉映异于众人。燃灯佛缓步走下莲台,恰逢那日有雨,地上一滩水便在燃灯脚下。
善慧童子见燃灯佛赤足行走,唯恐佛脚踩到污水,便扑倒于那滩污水上,以身为燃灯铺路。燃灯见善慧童子慧根乍现,仔细探他根源,才知善慧童子乃是佛祖第三具法身。于是在他头上做个记号,道:“汝当为佛,且为治世之佛,佛既如来,你法名便叫如来最好。”
佛教向来以教义为尊,其后如来将佛教发扬光大,终成治世之尊。而弥勒佛因做龙华会缘故,亦有传教之功,也被定为未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