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苦笑道:“说要出天,眼看着出天之门就在眼前,却偏偏出不去。”
阴阳一言不发,拼尽全力扑入那洞孔之中,距离数里远,再也难进一步,不得不退了回来。更令他们无奈的是,在这罡风中,一切瞬移之术都无法施展,似是受到了禁锢一般。两丈距离,竟成天堑。
悟空道:“这罡风有强有弱,看来要一处一处去试了。”
二人商议一阵,分头而行,在漫天星光之中游走,逐个洞孔去尝试。出天之事势在必行,身在炉中,如处迷雾之中,绝不能因难而退。
于是阴阳向东,悟空向西,贴着青色天幕寻觅,这些星光洞孔,风力大多都与月亮洞孔相仿,偶有强弱之分,也差别不大,偶尔有些相邻的洞孔风力极强,却不知是何缘故。
寻着寻着,悟空隐约发现了规律,以那些风力极强的洞孔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开来,罡风呈渐弱趋势,到最弱时,又呈渐强,而后又到了下一个风力极强的中心。
如果以风力极强的洞孔为中心,向外画一个圆,这个圆内,大约包含千颗星左右,而风力最弱的洞孔,不在这个圆的边缘,更不在这个圆内,而在圆外!
总有那么几个洞孔,被隔在相邻的几个圆形边界之外,这才是罡风最弱的地方,悟空将阴阳唤了过来,阴阳到了近前,对悟空道:“不错,我也有所发现,但寻来寻去,总想着前方或许还有风力更弱的洞孔。”
悟空道:“或许有吧,但这已足够了。”此时,悟空不由得想起了元始封住擎天玉柱上幻阵的情景,本来元始已经成功封住了七座幻阵,即使第八座幻阵仍在,反造化之力涌入的速度已经大大不如先前。所以,如果那时停手,如来凝练大日如来之身,恐怕将慢了十倍不止,但是,凡人做事,皆求圆满,即便是元始也未能免除,一念之差,绝非偶然。
如来确是工于心计,一步步将元始诱入自己的圈套之中,借他之手来完成反造化之力的汹涌而入,说到底,这是对人性的参悟到了极致。说不清楚是贪念还是惯性,或许,百尺竿头,后退一步有时也不失为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