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真伪,更多人思考明天有没有可能多讨得一口粥。</p>
施全就是这领白薯粥“大军”中的一员,他本是兴庆府东平村的一个教书先生,熟悉党项语和汉语。西夏国于西军战事频起,没人找他教书了,种地放牧都不会的施全因此变得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为了能够生活下去他什么都干,只是为了能够活下去。</p>
西军进攻西夏他并不反感,他觉得只要能给他好日子过就行。施全祖上是汉人,在西夏国也是多少都受到党项人的歧视,如今西军来了总算没人歧视他了。他曾经帮助国西军填兴庆府的护城河,填护城河的百姓很多都是被迫填的,他是自愿的,因为能挣一些粮食。不过西军挖开了了黄河,把他的东平村冲没了,他如今带着自己的儿子施凤只能靠粥蓬的救急过活。</p>
施全拿着刚刚从粥蓬领下的一碗白薯粥喝了一大口,他不敢多喝,剩下的还要给孩子留着。这些天他吃过最好的饭食就是西军的衙门赏给了他一个黑面馍馍,那是有人递给了他一个天地会的“敕令”,由于他是识字的先生,众人让他给念念,他一看内容知道自己念了对自己也未必有好处,因此干脆交给了西军,西军因此赏了他一个黑面馍馍。</p>
此时施全的儿子施凤已经把剩下的粥喝完了,小孩子正在贪婪的舔着碗。施全无奈的说道:“别舔了,一会早些去排队,也许能够多领一碗。”说完,无精打采的躺在临时搭建的草棚子的地上一动不动,虽然天寒地冻但是他也不愿意动弹,因为哪怕一丝丝的运动都会让他感到更加的饥饿。</p>
施全躺在地上迷迷糊糊的,突然听到铜锣开道,随即有人喊道:“流民们都听着,为筹备新皇的登基大典,官家要修建祭天高坛一座,需要招募民工诺干。修建一天赏硬面黑馍2个。”</p>
一听说有馍馍吃,这些刚才还无精打采的流民立刻来了精神,把这队招工的队伍围了起来。其实修建祭天高坛就是西军定下的以工代赈的策略,以免流民生事。原本是要建设农场和修建城墙的,但是如今天寒地施工困难,现在能做一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