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何许人也,他可从来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既然这些世家子弟想看自己写赋,那就让他们开开眼,啥叫中华上下五千年!
想着,张燕蘸好墨汁,大笔一挥,接着便在纸张上写下了《洛神赋》三个大字。
蔡琰瞧见这三个字,有些意外。
洛神乃洛水之神,以她为题,这赋可不好作。
其实,蔡琰本来待在内宅,是不想出来掺和月旦评这等事儿的。
可是,她听闻洛阳第一和香师又有新作品了,于是便迫不及待的出府来了。
毕竟,香气与音律,向来是案几上最为匹配的搭子。
蔡琰除了精通音律,同时还酷爱调香。
她虽在闺阁,但时常能听到关于和和香斋的趣事,心向往之。
可惜,和香斋的香实在是太贵了。
她只是闻其名,却从未亲自品其味。
今日,她闻名而来,捧上这香炉,任由这香气与周身的毫毛孔窍交互,自是身心舒展,也算遂了这些时日的心愿。
她从父亲那里听说过一些关于这位张燕师兄的事儿。
一个连论语都背不下来,刚开始启蒙读书的人,能做出什么样的赋来?
她既享受了这香气,也是准备帮自己这师兄一把。
一会儿自己偷偷念一首赋与他,帮他过关。
可不等她示意,人家张燕己经在纸上龙飞凤舞的写起来了。
“中平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写完这些,张燕收了笔。
他左手掐着腰,颇为满意的欣赏起来。
幸亏魂穿前有好好练毛笔字,不然的话,还应付不了今日这场面呢。
袁绍见张燕停笔,冷笑道:“小子,糊弄不下去了吧,不是谁拿起笔来,就能写赋的。”
张燕可没搭理他,只是环顾人群,最终将目光定格在曹操的身上。
“孟德兄,许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