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贺云想起了什么,原来是当年《青年文摘》收录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故事。</p>
故事题目就是《八九十年代价值4个亿铁桥墩》</p>
贺云依稀记得当年他特别感兴趣看的这篇故事。</p>
说的是重庆的一个渔民,竟把宝物当废铁,只卖了65元,他卖错的是什么宝物呢?</p>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买卖废品是相当“流行”的事情,很多人会开着一个小三轮,龙头处放一个大喇叭吆喝,要收购废旧物品,包括纸类、铁类、电器类等等。</p>
相比较而言,铁的收购价格还是很高的,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重庆的这个渔民未经辨识就按重量将宝物卖了钱。</p>
生活在重庆一个小山村的陈某,在一次去长江边捕鱼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渔网很沉,他还以为是捞到了许多大鱼,然而把渔网打捞上来一看,才发现网中并不是鱼,而是一个大铁柱。</p>
当废品收购站的老板看见这个铁柱的时候,估计也是惊了一大跳吧,毕竟这个铁柱实在是太大了,称了一下发现竟然有90多公斤,这个老板也很实在,直接给了老陈65元。</p>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1982年时候,65元可是能买很多东西的,那个时候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只有30块钱左右,而老陈竟因为捕获到一个废铁柱就卖了65元,怎么想也是一件极其好运的事。</p>
而老陈的这个“壮举”——“捕获”废铁卖了65元,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得到了许多人羡慕的眼光。没多久,老陈的这件事就被当地文物部门得知了。</p>
他们也非常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废铁柱?竟有这么大又这么沉,按斤能卖65元。当文物部门到达废品收购站,亲眼看到这个柱子的时候就非常惊诧,上面有许多古文,一看就知道这东西不简单。</p>
文物部门的人较为专业,立马断定它的价值非同小可,于是当即拿出200块钱,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