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一大早,贺云就带着转学手续和档案袋就跟着静平去中学报道。今天小夏和丽霞由三姨父和三姨分开带着去报道,一切顺利贺云被分在高二(3)班和静平一个班。1979年高中还是两年学制,初中也是两年,小学六年。实行的是六二二的教学体制。</p>
因为这是高中下学期,学校以复习为主,贺云他们班级有44人,有有选择住校的,有选择走读的,贺云当然选择走读,他家里还有一群学员。</p>
高中是早上六点开始晨读,下午三点就放学了,不是如今下午五点放学,所以贺云放学后就赶紧往家走,当然了贺云是骑着自行车带着静平。贺云高二(三)班还有好多个是贺云的高考培训班的学员,有前两年没考上的复读生,还有新生。</p>
1979年高考还是实行预选制,当然针对的是在校学生,对于返乡的知青,复原的军人不在此列。头一天上课老师就告知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只会选择40%学生参加报考高考,其他没有机会参加。</p>
当然这对贺云来说不算事,但是对于班级其他学生来说,这是第一个门槛。过不去,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p>
贺云也是放完学带着静平回到家,北京二中距离前门大街小酒馆不远,骑着自行车也就15分钟到家,贺云看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不错的是买的班车月票,一个月6块钱。</p>
因为贺云规定是下午4点到晚上8点免费补习,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来参加补习的学员晚饭没有吃。还是三姨父给贺云在贺云办学点给带来了几个炉子,一个煮粥煮豆浆,一个蒸馒头窝窝。两个烧热水。其他的或者煮点茶叶蛋之类的,菜就是小酒馆咸菜。</p>
因为下午4点和晚上8点和小酒馆营业有冲突,要不然贺云就让一直在小酒馆补棵了,贺云也感觉,等以后有钱了就买了大的院子当学校。不然这么多人在这里太憋屈,当然跟着学习学员对于学习环境恶劣点都比较能适应,毕竟贺云这种免费补课方式是公益性行为,虽然大家都知道如果能考上大学要给贺云1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