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只有深深的感激。
“可不就是这个理。”张氏跟着点头,“咱跟人家六爷素不相识,天差地别的,就这,咱就没少借人家的光。”
“对。”连守信点头。
连蔓儿只是微笑。沈六待人似乎很严厉,但是接触几次下来,连蔓儿就发觉,沈六绝对是个赏罚分明的人。你为他做事,该给你的东西,不用你去要,他自己就会给你,而且还会给的很大方。
现在沈六拿走了玉米,当场并没给连家什么,那么过后再给,只会给的更多。
这应该也是沈六能令行禁止,让手下尽心为他效力,让并非直属他管辖的众官吏对他尊崇敬畏的原因之一。
而张氏和连守信这两口子性格质朴,特别的知道感恩,遇到像沈六这样是非分明的,就是福气。而在连家,他们的这种性格,却让他们成为两只松软的大包子。
当然,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
连蔓儿家六口人,只有张氏和连守信两个成年劳力,他们今年种了五十多亩的地,但是秋收季节,他们却比去年没分家的时候,那么多人种三十亩地轻松了许多。
先是二十亩地的玉米,都收拾完了,只剩下将玉米粒该晒的再晒一晒,晒好了就收进谷仓储存起来。
至于剩下的糜子、高粱、花生、豆子等,还要晾晒一段时间,才能进行脱粒、扬场等,直到颗粒归仓。
“这些活,今年就不用你们娘几个了,到时候,咱雇三个短工,我带着他们干活,也就几天的工夫,啥都拾掇出来了。”连守信是这么打算的,显然那天吴玉贵和王氏的话,打动了他的心。
“那也行。”张氏也点头表示同意。
铺子里总要有个大人照应,连守信要带着短工做农活,她就要留在铺子里。现在以家里的条件,雇佣几个短工做活的工钱,她们完全负担的起,能够因此让几个孩子轻省轻省,她这做娘的心里也愿意。
眼看着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些活,连守信打算等过完了节再干。
吴家兴提前两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