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还真成了。”张氏也笑了,就跟吴王氏说起上次她们去太仓,到过老王家的大车店,三郎也和她们在一起,王七姑娘是如何招待的。
“……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那位七姑娘是瞧上了三郎了。说起来,这姑娘可真是够泼辣,胆子那个大,就能瞧着三郎不错眼珠。”张氏呵呵地笑,随即又问,“这是三郎娶亲,还是入赘啊?”
“是王家招赘你们三郎。”吴王氏就道。
“还是招赘。老爷子,还有三郎的爹和娘都答应?”张氏道。这句话并不是疑问,只是表达一下她的惊诧。
这个年代,对于招赘这件事,还是存有偏见的。一般的人家,即便再贫穷,也不愿意让儿子到别人家里去入赘。连老爷子是个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人,张氏原本想着,连老爷子很难会同意三郎去入赘。
“隔了一辈了,三郎这事,主要还是你们二房的两口子做主。”吴王氏就道,“正好他们儿子多。王家没儿子,家里就剩下这一个老闺女,是留着养老的,以后那一大片家业,肯定都是她和三郎承受。”
“这门亲事,你们二房一文钱都不用出,啥啥都是老王家预备。另外,人家还给了你们二房一笔银子。”
“听说,入赘的文书都签了,以后三郎就入人家老王家的户头了。老王家三口人都挺中意三郎的,那老两口子着急要抱孙子,就定了这个月十八成亲。”
“王家给了我们二房多少银子?”张氏想了想,又问。
“听说,是这个数……”吴王氏伸出手来比划了一下。
“是、是多少?”
“一百两。”吴王氏道,“听说另外还有给三郎他爹和他娘的衣裳、鞋脚啥的,就是他们两口子去和王家谈的条件。”
三郎如果是娶媳妇,要出聘礼,要办酒席,零零总总的,都需要花钱。另外,只怕还得预备房子。现在可好,连守义和何氏一文钱都不用花,反而得了好些东西和整整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银子啊,那是二十亩好地,如果换做中等的地,就有二十五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