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兄妹来了西北这里,西北这边除了农业上有所改变,工业也开始微微萌芽。
碱湖水是就地取材,不需要像矿石一样从隔壁县运过来。再者涉及到化肥生产都是国之要密,从里到外都必须是可靠人手才行。
钾肥生产不能聘用外人,可橡胶生产就不一样了。
从橡胶草的采挖,到乳汁的提取,还有模具的雕刻以及衍生副产品生产等等都需要大量人手。只需要核心的橡胶乳汁加工仍掌握在朝廷手里就行了。
而且白小桃还特别有防风沙意识,并不鼓励采挖野生橡胶草。
可是让他们种橡胶草又不现实。
毕竟这边夏天短,弄产粮食的地都拿来种粮食了。而且如果以钱财的形式鼓励,不仅起不到任何效果甚至还会弄巧成拙。
于是前期还是以采挖野生橡胶草为主,但同时还大量收购橡胶草种子。收购而来的橡胶草种子再让人专门撒回被采挖过的地方。
收购野生橡胶草还要求是两年生的连根带叶带种子的植株,第一年种下,第二年结果采收,一株橡胶草卖三样钱。
根割下来送去工厂,种子另外收集起来播种,叶子拿去加工青储饲料。
加工青储饲料又或者是囤积发酵绿肥都不是什么机密,完全可以聘用外部人手,又是一条发财路。
这个是白茂文哥哥给的建议,麻烦是麻烦了点,不过可以尽可能避免采草民为了多卖钱而弄虚作假。
等他们意识到与其辛辛苦苦一棵一棵野草翻过去辨认是橡胶草还是蒲公英还不如随便开个荒地撒点种子等来年采挖,这可持续绿化生计渐渐就成了规模。
反正种橡胶草又不费功夫,在自己的地头上撒上种子,来年就能挖了。
在其中,各村的里正和村民就起了关键作用。
这一大片草地都是他们村的,别村的不许过来挖。而且里正每年都组织村民统一时间挖橡胶草,挖多挖少卖多少钱全靠各家人勤快和手脚麻利程度了。
有归属感,就有意识去维护橡胶草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