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祝融之虑,大胆设立御作坊,以便亲督科学试验,品评御器制作,就已经看出他对瓷器的喜爱。
1680年代,法国路易十四与满清康熙帝建交,以珐琅器作赠,康熙帝甚珍之,遂邀欧洲玻璃及珐琅艺匠赴华供职。
康熙三十二年,造办处正式设立十四作坊,其中包括珐琅作和玻璃厂。
随着欧洲科技的传入,以及宫中欧洲画师的协助,画珐琅之作虽仍稚嫩,却有小成。
后来法藉传教士陈忠信,进入宫廷画珐琅,然康熙皇帝对其艺不甚满意。
江西景德镇瓷胎画彩之技,早已炉火纯青,但清宫珐琅作并非建基于此,御作内,同制铜、料、瓷胎器。
建坊之初便让洋人绘彩,当时欧洲珐琅彩器方才始兴,来华入宫者或从未绘瓷,遂感瓷面光滑难以着色,改以宜兴陶器为胎。
且向景德镇订烧局部不施釉药或全素瓷胎,遣送京司上彩,以制新品悦君心。
此盌除外壁与足墙外留涩胎,余皆罩釉,必属特定为珐琅作订烧之品。
欧洲珐琅或清宫玻璃作坊特制之珐琅釉彩,与当时景德镇之五彩大相径庭,其中尤以自欧洲引入之紫红与铅白为新。
前者以金发色,胶体金炼成的紫红,浓艳透亮。
清宫玻璃作坊为制掐丝珐琅,早有以砷酸铅炼成白彩之技,但至康熙之时,迭施为彩,掺于其他彩料,乳化不透,成就粉调柔色。
此盌所施金粉红彩,在康熙珐琅彩瓷中尤为珍罕独特。
“师傅,现在市面上清朝珐琅器价格年年上涨。近距离看到这些,不得不感慨当年那些工匠,是真的厉害,做工也太强了。”
“可惜,没有看到特别顶级的古董。这里的东西加起来,我觉得都没这套棋器好。”
姜游认可道:“或许论价值,或许勉强跟这套棋器差不多。”
“但我们看古董价值,不能只看当时,也要考虑未来的价格。只要我们手头有金家的传家宝,他们就不敢造次,而且后面会想方设法拿东西来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