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朝何不早除之?”
朱由检只得出头道:“……
小王无言以对,只能说,我大明自有国情,我朝万历帝在时,曾打过三次大的战役,史称‘万历三大征’,后世之人应有了解。
其中第二次战役便是针对日本,日人狼子野心欲吞朝鲜,我朝因朝鲜为我藩国,而派兵襄助,那一战,我朝将日人赶回其岛,可面对波涛汹涌之大海,我朝却无能为力。
在其后,万历三大征虽大杨我朝武名,却使得国用匮乏,朝中文官皆非议之,于是大明再无武功著世之帝,其罪非我,而在天下文官。”
朱由检自迁移首都到南京这文官这老巢之后,便日夜防备,毕竟明朝历代皇帝之死的无头公案,隐隐约约中总与满朝文官有着些些的关系。
事实上,自坐镇南京之后,朱由检也实实在在的中了几回暗算,若不是他武功出神入化,水火不进,百毒不侵,这大明,早换了一位皇帝做主。
在南京的日子里,朱由检大肆“迫害”文官,重用天子亲军,如锦衣卫,东西二厂等,动辄便以贪腐之罪罪人,满朝文官只得人人自危,堪称官不聊生。
在百官失声之际,他又悍然推出“官绅一体纳粮”之“千古恶政”,使宦官为纳粮使者,监督官僚士绅纳粮,因此,江南豪族几乎人人痛哭。
于是,即官不聊生之后,绅不聊生之词遍传江南。
在兵事上,他更是复正德皇帝故事,甚至更进一步,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建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从此,天下兵权尽归元帅府。
也由此,时人讽朝中兵部尚书为“无事尚书”,几使其人悲愤自杀。
当时,要不是朱由检邀他进宫密谈,再之后,更是使其成为元帅府副帅,不然只怕是悲剧早已发生。
至于在宫中谈了些什么,其人守口如瓶,他人问之,只以匪夷所思四字形容。
但事件的另一位当事人对群员是言无不尽的,朱由检说他只是请那位尚书到宫中看了几部后世关于大明之亡的记录片而已。
而用这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