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洛晴川送走之后,华十一将目光放在了眼前的这个时代上。
康熙四十七年,在中华历史上,这其实上是一个蛮平凡的年份,没有改朝换代,也没有新皇替替久帝……
但与这片大地上生活着的人们,这一年却又是顶重要的一年。
在华十一的记忆中,康熙四十七年可算是现如今大清四阿哥的幸运年了,因为这一年,康熙原定的继承人被废除,而留下一地鸡毛鸭血的“九龙夺嫡”也在这一年逐渐走向激烈。
虽然在之后的康熙四十八年里,原太子又被康熙复立,但在那时,那位太子早就尽失人心,储位的动摇已是人所共知之事,
雍正……
此人在后世之名声,较之其父,其子可谓是大大不如。
康熙有六十年,乾隆更有八十九岁高寿,唯有雍正,仅仅只活了五十六年,在位甚至只有一十三岁……
提及此人,便不免要提到那本乾隆朝的禁书《大义觉迷录》。
乾隆以子而禁父之书,这在一向奉行以孝治理天下的封建王朝之中,颇觉让人不可想象。
所谓文字狱,莫过于如此了吧。
乾隆,呵,凭此可谓千古一人了吧,远超他的前前辈——秦始皇。
毕竟这本书可字字鲜血的剥开了满清皇族身上华丽的皮,叫人看到了内里的腥膻之景象,不堪入目之极。
书中,指出此处的乃是一位叫做曾静的读书人,其人虽在书中认罪,但念及大清的残酷刑罚,便十分不免的让人想到,他的认罪,多是屈打成招。
只有一点粗浅的民族主义武装的头脑,到底还是敌不过现实的冰冷。
在这个年份,反清复明似乎成为了埋在墓中的声音,既微弱,还叫人看不到一点成功的希望。
可怜这位读书读天真的先生居然还妄想去鼓动大清王朝的得利者去反清。
真是迂腐的可爱,可恨!
念及此处,华十一脑中不由的生出一个有趣的想法,眼神一闪,身影当即消失。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