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队,就只能按照常规的行军路线进行调度。
耶律明不费吹灰之力就探明敌军的动向,然后打了个时间差,最后就将敌军各个击破。
当西山召集的援军被削弱到一定程度之后,耶律明直接以一部兵力牵制,主力却强攻西山的战略要地。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耶律明的部队成功的占领了支撑点,一鼓作气的拿下了西山的一半地盘。
西山失去了战略支撑点,自然就不敢把有限的兵力分散到多个防御支撑点,最终只能退后。
重整旗鼓的西山只有一半的地盘,拥有的兵力直接减半。毕竟地皇缩水,再维持原有的军队规模,就相当于百姓的负担得加倍。
西山再怎么武勇,也没有办法破坏民生底线。万般无奈的他,只能集结4万大军,强攻耶律明重兵驻守的战略支撑点。
强攻损失惨重,西山仅剩2万大军,再也攻不动了。
与此同时,苦守战略支撑点锁定胜局的耶律明,也被彻底的拖住了动弹不得,更是无力对西山的地盘继续进攻。
双方就开始谈判,掌握主动权的耶律明提议,战略支撑点不再归属西山,双方重新以兵力驻防区域划定疆域,恢复和平态势。
西山耗不起,垂死挣扎一番之后同意了损失疆域的屈辱协定。
这场10万规模的小型会战,西山部损兵3万,转化为平民5万,和平协定签署之后,西山将5万转化为平民的军队复招入伍,恢复了8万大军的规模,其中的4万实行屯田之策自给自足。
再看耶律明所部,起先的诱敌深入损兵折将2万,围点打援损失3万,强攻战略支撑点又损失了1万,最后防守作战再损失2万。10万人马损失了8万,只锤炼出了2万精锐大军。
和平协定签署之后,拥有地盘优势的耶律明,直接将大军扩编为15万。除了驻防的兵力之外,依旧有6万机动部队。
只不过西山的8万军队,也挤出了5万大军作为机动力量。
耶律明的谋,在这个时候却没有办法奏效了。
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