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之出现的长寿技术普及,将梅园的平均寿命提升到了五十岁。根据华佗的估计,部分人口的寿命将会突破一百五十岁的极限。至于兴汉山庄的成员,更是超过了两百岁。
按照梅园的法律,产业工人的退休年龄直接与兴汉国百姓的平均年龄挂钩。这就意味着长生技术的进步让兴汉国的退休养老时间的延长。假设当前的平均养老年限为二十年,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一旦出现有效劳动年限低于养老年限,全民血赚的后果就是养老体系的彻底崩溃。
刘正不敢想象,当有一天处于平均年龄之上的人口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兴汉国又该如何维持各项产业的正常运转?然而人类追求长生的脚步又无法停止,普通百姓的平均寿命只会越来越长。
郭嘉的建议是向外扩张,用战争挤压的模式淘汰人口。摆在梅园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战争的手段解决人口老龄化的资源需求。
贾诩的手段就比较粗暴了,让梅园内部进行新陈代谢。简而言之就是引发内部矛盾,把脓包挤破,从而缓解人口压力。
鲁肃执政多年,认为随着兴汉国实力的提升,战争成本会越来越大。内部新陈代谢又过于残忍,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产业工人的劳动年限,实行终身劳动制度。只要力所能及,就不能闲着。
人都会有惰性,颐养天年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尊老爱幼方面的决策会更加的理想化。就拿近阶段的兴汉国来说,孩子过了弱冠之年依旧在啃老。大部分过了退休年龄的老人也按部就班的进入了无业养老阶段。支撑整个梅园运转的人口就是而立之年到知天命寿数阶段的人口。
鲁肃也知道,只有战争,才能让所有的人都闲不下来。可是战争伴随着的是整个时代的人的痛苦。既然不能通过技术手段抑制人口规模,那就通过技术手段替代人力资源。
一方面适当延长劳作年限,这就需要解决人类惰性的问题。据刘正估计,相关律法的修订,会牵涉到梅园的信誉问题。延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