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先头部队。让一批拥有军事常识的当地人作为向导,可以更好的配合主力部队作战。&r;刘正说道。
在刘正的竭力主张之下,信使带着命令,快马加鞭的赶赴仙峰最偏远的村子。
收到命的杨水把驻村夜校的事情交接给了杨花,连夜赶回碧云寺待命。
与此同时,甘卓也收到了碧云寺的命令,准备筹建一个适应益州地形的两栖作战督。
杨水被任命为营长,负责组建一支编制为一个连的向导支队。
杨莲,黄松,黄平,三人成了向导一文队的排长。
&;营长,我们这些人,将来也就是替主力部队带带路而已,又不用上阵杀敌,有必要系统的学习军事知识吗?&r;黄平问道。
&;大家可不要掉以轻心。一旦进入作战区域,短兵相接的战斗,随时都有可能打响。&r;杨水说道:&;万一发生险情,咱们也得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r;
杨水告诉向导支队的成员:晋军南下,平原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山地作战就差强人意了。一旦进入山区与蜀军短兵相接,向导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向导的能力将直接决定一支部队的生死存亡。
毕竟晋军将领的本能,依旧处于平原作战模式。纵观华夏历史,很多在北方纵横驰骋的将帅,到了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带,突然之间就不会打仗了。
同理,南方将领到了北方,也会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吃大亏。这是对战争的地域特性评估不足,更是对敌我行军速度的判断有误。
杨水的话,算是统一了三位排长的思想。整个支队很快就进入了作训状态。
一个月之后,杨水向碧云寺汇报了第一阶段的作训成果。
刘正对向导支队的期望很高,闻报之后,就带着指挥部的人前往黑石咀训练营,视察向导支队。
看完向导支队的训练之后,刘正决定:与向导支队的排长杨莲进行对话。
&;庄主,我不明白,晋军战士骁勇善战,晋军将领也是身经百战。为什么在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