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里开外集结的兴汉国海军,忍不住的感觉到了莫名其妙的委屈&;&;这也太欺负人了。
关键是凌统的主力海军与英沙的海贼残部兵力相当,还带着一队拖油瓶。要是海贼军就这样怂了,这可比丢失如皋严重多了。
没有勇气海战的海贼军,还有什么资格纵横东海。英沙不了解少年海军的底细,只是看到了主力海军那强横的气势。
一支自信的兴汉国主力海军,居然愿意用相等的兵力对战海贼军,让另一半兵力在后方集结待命,这样的排兵布阵,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英沙想到了如皋的惨败,好不容易摆脱了吕蒙,又迎面撞上了凌统。这让英沙难以抉择,不战而退就会沦落为天下笑柄,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容身之所。同样的道理,不顾一切的拼上一场,即便是侥幸脱身,残存的力量也不足以应对来自于海面上的危机。这是进退两难的场景。
然而凌统可没有理会英沙的纠结,凡是敢对兴海国海军亮出兵刃的人,都会受到沉重的打击。这是兴汉国海军维护切身利益和尊严的最佳手段,谁敢挑衅,往死里打。
凌统的第二道命令很强势,这激起了英沙的逆反心理。英沙可是大名鼎鼎的海贼首领,脑袋可以掉,面子不能丢。主力海军的强势,勾起了海贼军的伤心往事。如皋海战的惨痛经历,让英沙决定豁出性命拼上一场。打不过督帅吕蒙,那是兵力不足;要是连兵力相同的凌统都应付不了,那可就没脸见人了。
旗语的传递速度很快,英沙的海贼军依旧在快速的接近。虽然是逆风而行,但是海贼军的控船技术也达到了一流的水平,与主力海军只在伯仲之间。两支编队的距离不足四里。
凌统终于发狠了,发出了一道硬撼敌军的命令&;&;先锋船突击凿穿敌阵,分割解决英沙的海贼军。其实他也是投鼠忌器,要是不能一举打掉海贼军的锐气,主力海军就会陷入比较尴尬的态势&;&;势均力敌的海战对兴汉国海军极其不利。
要是英沙主力突袭凌统的大军后队,少年海军的处境就不妙了,一群腿肚子打哆嗦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