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r;荀彧说道:&;司马敏,你来说吧!&r;
长安世家决定顺应大势,却又不想落得个忘恩负义的骂名。
荀彧让司马敏开口提条件。
司马炎于长安世家有恩,恩将仇报的事情,长安世家不能做。
攻打长安城,长安世家决定遵循三不原则:不阻碍兴汉军的攻城行动,不参与晋军的积极防守,不分享战后的胜利果实。
长安世家选择偏向兴汉国的相对中立政策。这是荀彧的诚意。.r./
刘正决定尊重长安世家的战略选择。
荀彧等人退出司马炎的阵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降低了兴汉军的攻城难度。
对于长安世家的相对中立,兴汉军围城部队予以认可。双方的第二轮谈判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荀彧等人离开灞桥之后,文鸳和郭嘉联袂找到刘正。
文鸳问道:&;庄主,长安世家真的能做到两不相帮吗?&r;
&;文鸳,你都是督帅级别的将领了。对于战争应该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和掌控。&r;刘正说道:&;绝对掌控可不是空穴来风,兴汉军打仗,不能寄希望于对手的变故。&r;
打铁还得自身硬。
长安世家老老实实的配合兴汉军的行动,只不过是意外的惊喜。绝对不能作为战争胜负的主变量。
世家的墙头草本色,没准就会在关键时刻,冒出一些司马炎的铁血忠诚。
兴汉军将士手中的刀枪可不是摆设,足以应对任何变数。
更主要的是作为掌控一方的将领,必须要对战场的变数有着充分的认识,随时随地的执行既有的应对措施。
战前的准备工作,永远都是不充分的。谁也不知道战场上会出现多少变量。
战争不是简单的田忌赛马。即便是大将心中认定的田忌赛马,也有可能在战斗的过程中面目全非。
战争的结果,是交战双方综合实力的考量。
兴汉军的大势己成。即便是在长安战役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