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议的言论,倾听下人舆论,因为割草打柴的人,他们的言论有可以录用的地方,即便是砍柴的人,也可谈出治国之道。&r;
王沈自言:余就职之后,倘若未能听到逆耳的话,可能是我未说明虚心接受意见的诚意,因此让想要说话的人心存疑虑。
王沈为了鼓励有识之士直言,召集文武当众现宣布:下属城府官吏及士人百姓,如果能从乡野平民中出贤明聪达的人士,从州国各地揭露斥逐奸佞的人,陈述长吏的优劣,诉说百姓的疾苦,兴利除害,改进政治举措,效果明显者,赏谷五百斛。
名士如果进言如果在某一方面深有至理,就能直指刺史得失,朝政宽猛,让为政刚柔恰到好处的人,赏谷千斛。
如果担心州府言而无信,王沈承诺可以对皎日发誓。
雍州主簿陈广钦、褚磓提出异议说:&;拜读您的教令,为之感叹。刺史谨慎谦恭,早晚得不到休息,谈到逆耳的话,我们认为上有所好,下无不应。目前身边的人没有尽力规劝的言辞,远处的人没有规戒的言论,实在是为政的得失尚未显露。今如颁发教令,以示奖赏,恐怕拘谨正直的人士怕受赏而不愿进言;贪财的人为了求利而妄加举动。如果进言不当,当然不能乱赏,那么不了解真情的人不知道进言是否得当,只见到有进言却不用,会认为是奖赏是虚设而不在进言,我以为下达教令的事可缓一步。&r;
王沈闻言立即告诫说:&;德行浅薄而地位崇高,功劳轻微而俸禄厚重,这是贪婪的人所追求的,也是君子所不愿接受的。如果向刺史陈述至理的言论,为本州兴利除害,使被幽蔽的贤人得到显扬,像祝鱼它那样的奸佞的人得到罢黜,立德于民,受到应得的奖赏,这是君子应有的节操,怎么会有话不说呢!能够直言至理的言论,这是忠诚;向一州百姓施给恩惠,这是仁德;大功告成而谢绝奖赏,这是廉洁。兼有这三种行为的人,是明智的,为何胸怀治国大道而让邦国迷乱呢!&r;
褚磓又申辩说:&;尧、舜、周公之所以能得到忠谏,是因为他们坦诚之心人尽皆知。冰与炭火不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