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碧草,郑照在船头横笛。
斜日半山,两岸柳阴烟淡,黄昏的江水悠悠东去,飞霞如絮。
他们到沧州是为了看铁狮子的,顺便吃些金丝小枣,之所以是顺便吃金丝小枣,是因为满船九个人没有人喜欢吃枣。自从遇到女道士的事情,船上一直笼罩着哀伤的气氛,大家虽未言明,但都不怎么说话了。
郑照沐浴后饮了一碗姜汤,便到船头吹笛子。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少爷,兴化寺应该就在附近岸上。”平湖打断了笛声,“中午问买鱼的时候我问过了,那渔家说看到柳树尽头看见桃树的地方就是了。”
铁狮子在兴化寺里。
郑照看向岸边,果然不远处有桃花盛开,落英缤纷,连水面都漂浮着花瓣。
“靠岸吧。”他把玉笛交给觅夏,登船靠岸后就带着穿上男装的翠安走了。其实应该带小厮的,但是一船的女眷飘在江上,他怎么能把平湖和当湖带走?或许应该找几个老实可靠的健仆,最好还会划船的那种。
翠安穿上男装后仍是女子神态,走在路上看见众多陌生男子,还有些羞羞怯怯。
荷锄的,拿网的,叫卖的,都踏上了回家的归途。郑照走到路边茶棚,问向收拾桌椅的老人:“敢问老人家,兴化寺怎么走?”
老人指着东边说道:“那边有十五里远呢。”
十五里要走一个多时辰的路,确实太远了,郑照拱手道:“不知附近可有赁马的地方?驴子也行。”
老人边干活边说道:“也是往东,王三家养了一头驴子,问他肯不肯赁你。”
郑照看向翠安道:“一头驴子不够。”
老人闻言放下了手中的水壶,也看向郑照的身边,翠安羞得躲在了郑照的背后。
“那就没办法了,穷乡僻壤的乡下地方。”老人道。
有些一筹莫展,郑照无奈的带着翠安去找养驴的王三。清江一曲抱村流,沙鸥几点,炊烟阵阵起。他停下寻找驴子的脚步,闻着味道去了那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