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后的武器站位置上头都架着家伙,但都用帆布盖得严严实实。
不是为了防窥视,主要是防雨。
这可是非洲,船上能看到的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大杀器摆出来才能更好的威慑人,这边的人都相信眼睛看到的,你太含蓄的话人家反而不怕你!
一帮人上了最近的一艘,这也是胡小平的指挥艇:三艇为一小分队,战时形式紧张时巡逻为一组,平时单艇就成。
这艇编制6名艇员,包括1名艇长和5名士兵,分别为艇长、舵手、无线电/雷达操纵员、机械师和两名炮手。
驾驶舱后头靠下舱室位置还设了六个铺位、卫生间与简易小厨房,但在冈比亚时平时夜间艇上没人的,都住岸上宿舍。
那时候安保全部归基地岸上人员负责,但如今刚到坦噶尼喀湖没多久,码头边虽有家暂时提供他们住的度假式酒店,但艇上夜间就得住一半人。
得等过几天这一片酒店度假区全成了营区,安保制度规范实行起来,胡小平和他的队员们才能都在岸上睡个安稳觉。
六人成员组看似紧凑,其实真到了作战时,这六人编制长长有点不够用,所以胡小平之前说装备充足,但人手有些紧张。
作战时机械师会上顶部武器站,两个炮手在后部武器站,可众人发现甲板中部两侧其实都还有个工艺挺讲究的武器支架,边上还有显然是用来给大型弹药箱固定的卡口,很明显,必要时上头能架机枪。
短短的前甲板上也有个支架,同样可以架机枪。
胡小平让水手们这会就检查武器装备情况,这一打开后部武器站上盖着的篷布...
居然是门装在个特殊支架上的“矢车菊”82毫米自动迫击炮!
原有的陆上炮架给卸了,435公斤重的炮身加在重新设计的结实支架上,看上去挺威武。
“美国在越南战争那会,就在他们的内河巡逻艇差不多的位置架过门特别研制的2型81毫米迫击炮,大炮上头还加了挺样子奇怪的背负式2机枪,加起来重量不比这矢车菊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