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17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21个。另有类推出的简化字55个。
第二表收简化字269个,其中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245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24个,还收有不能单独成字的简化偏旁16个。
按规定,第一表简化字即时陆续在出版物上先行试用。
大家现在就在想着,这第二次简化到底靠谱不靠谱?
方言听到这问题,心里吐槽:
那不废话嘛,肯定不靠谱啊!
要是靠谱自己上辈子不就用上了吗?
方言听到大家的担忧大概就是同音字代替字。
比如将“副”简化为“付”,比如“副院长”写成“付院长”。
虽然是简化了,但是意思就完全变了。
另外里面还有形声字如:葱简作茐,董简作苳。
特征字如:贰简作弍。
轮廓字堂如简作坣。
草书楷化字,也就是用行草书改成楷书的形式,减少较多笔画。
还有会意字,例如矮简作仦:用人长得很小的意思来构成新字,表示“矮”的意思。
还有符号字:把原字笔画繁难的部分,用简单的笔画代替,直接完全看不懂。
大家现在做的事儿,就是校验文字的工作,这一搞发了个新文件下来,到时候好多东西就要重新推倒再来了。
而且学习成本也上去了。
关键问题是好像也并没有简化。
等到方言到的时候,众人也把他拉进了讨论的行列里。
方言在校验室里,几乎就是老大的地位,这块应该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看着大家如此担心方言就给大家分析起来。
其实答案他早就知道这次的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没有推动起来。
主要还是因为方案本身完善程度有问题。
方言对着大家分析道:
“简化的合理性有问题,字形过度简化,同音替代混乱,增加了学习负